共有 1430 件作品

0

0

設計理念 南方電力基礎設施的公共化和綠色設計 本提案旨在通過公共和綠色設計與改造,將城市中低效的基礎設施改造成一個積極介入城市空間的複合功能建築。 方案選址位於廣州市天河區 220 千伏變電站,該變電站地處市中心高價值區。原變電站高聳的圍牆和被動的空間利用似乎在警告市中心的人們遠離它,具有明顯的鄰避效應。 同時,我們也擔心市中心的人行道會被各種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壓縮。大量的人行道空間被電動車停車位等不應該出現在人行道上的物品佔據,導致人行道空間系統混亂,無法有效吸納大量複雜的人流,並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本方案將廣州市規劃局的天河商業區人行天橋系統與變電站改造設計接壤,使變電站不僅承擔起中繼站的輸電責任,還能成為人行天橋系統疏散人群的樞紐。 由於變電站地下電纜管道複雜而密集,設計利用並加固了變電站建築的原有結構,懸挑梁和拉杆懸掛在上面的樓板上,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變電站內部和周圍首層人行道空間柱子墜落的可能性,既符合改造要求的合理性,又將城市空間還給了行人。 建築內部設計的重點是加強人與變電站之間的互動和視覺聯繫。利用懸樑結構在建築內部建造了一條高架觀景通道。遊客可以通過這條通道進入變電站室外設備的頂部,觀察其外觀並瞭解其工作原理。這一設置旨在打破變電站的無形界限,使人們能夠接觸到設備,從而達到科普教育的目的。 人行天橋系統位於改擴建建築的三樓,設計目的是在不妨礙人流的情況下容納大量人員。這一層並非用於商業活動,而是提供靈活的裝置,讓人們可以在不妨礙通行的情況下暫停和逗留。商業區主要位於一樓、二樓和四樓,作為行人的中轉站,與變電站的各條人行道融為一體,創造出一條將人們與變電站連接起來的移動路徑。

0

1

3

3

1

2

“普通人殺害普通人,如何可能?” 21世紀,人類所擁有的一切和平、繁榮,都與20世紀以來一系列的抗爭、衝突與民族運動密切相關。然而戰後數十載,人們卻急於否認一切駭人聽聞的事實,相關記憶被遺忘、被抹除..... 其實我們都再明白不過,戰爭、暴力、衝突,將會使人類社會墮入無以復加的危險境地。然而在多數時候,暴力還是被默許、戰爭仍然被推崇,身處於極端環境之下的人們,只能選擇順應環境、投身權力以求自保,卻也無可避免的舉起了仇恨的旗幟。分裂、對立、殺戮,人們迷失於血腥的階級架構,以及戰爭武力所帶來的絕對權力之中。 這是烏托邦,它以無聲的、理想化的形式,為極端環境之下的人們創造了撕裂人性的理由,也讓未來世代的人們淪入仇恨與社會對立的無盡循環。 而一切的起點,皆始於戰後社會對於黑暗遺產及戰爭遺緒的棄置與逃避,在歷史記憶以及戰爭遺跡隨著時間風化,成為孤獨佇立、乏人問津的殘破廢墟之後,殘存於社會之中的只剩下無形的分化與對立情緒,環境、社會與人類個體皆不斷的衰敗與惡化,最終失去了和解的理由。 黑暗遺產,無論是抽象、抑或是具象型態,都不該被禁錮於時間的塵埃之中,它們理應被保存、被轉化,被激發其獨特的文史價值,而非在人類潛意識的逃避之下,被逐漸淡忘。 本設計試圖以二次世界大戰所遺留於社會結構之中的戰爭遺緒及黑暗遺產為例,以重新審視並探討人類個體與極端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 以Reuse、Reborn、Revitalization等概念介入,透過二戰時期軍事遺址之重新規劃,將具象及抽象型態的黑暗遺產進行整合,創造線性的空間篇章與敘事性空間轉譯,引導人類個體意識對於”極端暴力”的逃離與甦醒。 敘事主軸以個體化視角為切入點,敘述人類如何在一次次的壓迫之下於極端環境中迷失,從清晰的自我意志狀態轉變為混亂、渾沌狀態,從普通人轉變為嗜血的屠夫;以及人類個體如何於戰後進行重新檢視、和解與癒合,回歸最初的和平狀態。本設計試圖在多方價值對沖,以及衝突對立無可退讓的情況之下,豎立屬於和平世代的反戰宣言。這是關於人類個體、關於戰爭、也關於人性的故事。 從這裡開始,人類將起身逃離烏托邦,逃離理想主義的糖衣毒藥。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