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 1430 件作品

0

展览路街道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北侧,周边功能以城市绿地、居住、办公为主。地块处于城市生态、产业、文化重要战略区位,南北紧邻城市蓝网、绿网系统,生态本地良好,宜居宜游,位于正在建设中的金融科技中心示范核心区,城市服务水平逐渐提升;地块历史悠久,城市文化探访路经过,具有较高文化价值。 城市文化内涵随着城市发展而丰富,百万庄大院是城市建设的起点、动物园批发市场这一历史记忆见证了快速城镇化发展,金科中心象征着城市更新焕活的新机遇;邻里文化随着城市越来越高质量的发展得以丰富与延续。 上位规划要求该片区疏解非首都功能,建设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人居环境一流的城市功能核心区。 通过对场地的细致分析,以及复杂人口构成的观察与访谈,我们将以“共生”作为核心理念,以小微空间的更新作为重要手段,以多方参与作为关键要点,努力打造一个服务人群多样化、公共空间丰富、机制灵活且充满活力的众融家园。 通过对场地小空间改造提升,可解决现有问题并创造更多吸引力公共空间。利用闲置角落或空地,打造精致花园或休闲区,提供居民娱乐去处。同时,改造现有建筑,增加功能设施如社区艺术馆、办公邻里,满足多样化需求。 我们划分管理区域,确定多方管理机制,并邀请居民、社区组织、企业等参与项目设计与实施,共同为众融家园出谋划策。多方参与可确保项目符合居民需求,并让大众参与更新过程,使设计成为社会过程。 以“共生”为目标,通过小微空间更新与多方参与,我们致力于构建众融家园。该家园服务多样人群,拥有丰富公共空间与灵活机制。它将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文化的生活空间,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 因此,在规划层面,我们通过拼合、内聚、外融三个策略步骤,打造“双环、四区,多点”,最终实现“烟火众融,共享新生”。

2

2

苏州古城是中国五千年城市发展史上的一颗明珠,其水陆双行的棋盘格局独一无二,粉墙黛瓦的民居风貌清素婉约。然而其在城市高速建设之下也面临活力不足、居住质量不佳等城市问题,水系在城市空间中日渐式微,被隔离在市民生活之外。 本设计聚焦于苏州市官太尉河-天赐庄历史文化街区,经过实地调研,将城市片区内多元功能区的边界作为切入点,针对街区内外边界衔接不畅、居住区与大学校园边界低效堵塞、河街边界断裂三条问题,对街区进行城市层面的整体规划、对节点建筑进行单体层面的设计改造。 本设计选择场地中段组合电器厂进行改造设计,作为大学校园与居民区边界上的社区中心节点,承担着特色体验、生活服务的城市角色。同时它也是河与街巷重新串联、重塑关系的体现。通过节点与边界的重新塑造,来打通街区与周边社区连通的巷道“孔隙”,为居民区带来呼吸感。 经过对场地的重新整理,形成三个不同的功能分区,并塑造不同主题的空间节点。在西侧水弄肆宅空间中,一条内街将功能空间串联起来,人行在其中外部河街之景和内部水院之景忽闪而至,水光缥缈中可以用茶歇息,读书看报,悠闲自得。在楼山问道空间中,人在工坊之中体验各种苏式传统活动,砖墙与水光共同营造的光影下伴随着昆区评弹之声,别具趣味。立体展廊空间之中,四个垂直联系的展厅以中庭为院进行围合,视野随着漫步不断转变,最终到达屋顶眺望双塔。在“廊院·逆旅”住宿空间中,静谧水院树院穿插出现在廊道两旁,南北两侧竹林过渡,竹影之下穿过廊道,建筑如同浮于水面的画舫,整体营造一种与水为邻的诗意生活。 本次设计形成不同层级下的空间布局,以收放有致的空间节奏将单体重新组织与整合,以漫游式的廊道将老墙、院落、景观串联。 在古城片区特有且统一的“黑-白-灰”颜色基调奠定下,本设计采用相融合的方式,用当代的材料来对传统营造方式进行重译。灰色镂空砖墙是对老墙记忆的延续,也展示了其材料在当代语境中更能适应各种形式的变化,营造不同光影效果的空间。 行于廊,观于院,古城肌理历久弥新,苏式生活在水巷缝隙间不断发生,成为新的风尚。

0

0

0

1

0

1

0